“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与思政课程”分论坛成功举办

作者: 时间:2022-05-18

5月15日下午,“我们从延安走来——全球视野下的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术研讨会”分论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与思政课程”在线上顺利举办。北京语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杜运辉教授与全国涉外院校思政课负责人协作会会长赵鸣歧教授分别主持了第一、第二阶段的发言。

在第一阶段,首先发言的是来自上海外国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赵鸣歧教授,他以《延安时期窑洞育人对新时代立德树人的启示》为题,史论结合地呈现了党在延安时期推进教育事业的峥嵘岁月和壮阔图景,为新中国的高等教育建设追本溯源,回望初心,并指出要学习延安时期窑洞育人中体现出的培育政治素养、涵养精神力量、吃苦耐劳等精神,更好地推进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中国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晖以《守正创新,不断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性》为题做了发言。她从守思政课教学目标之正、守学科整体意识之正、守立德树人规律之正三个方面探讨了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何坚定正确方向的问题,并提出要从加强队伍建设、强化铸魂育人的价值定位、切实研究大学生的学习和兴趣特点三个方面推进教育教学创新。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张晓萌教授以《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探索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新路》为题,重点向大家传达和介绍了4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发表重要讲话的精神。她谈到要探索高等教育红色基因形成和铸就的发展历程,思考、回顾和概括高等教育红色基因内含价值精神的思想谱系,更好地做好立德树人的各项工作。

来自天津外国语大学的郑海呐教授以《涉外院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实践探索》为题向大家分享了思政课教育改革实践中的成果与思考。她从提升教师的理论功底、突出外字特色,深化教学改革、善用大思政,打造特色品牌三个维度介绍和总结了涉外院校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的经验与方法。


中央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宫玉涛以《毛泽东在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的斗争与功绩》为题向大家讲述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是如何擘画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伟大事业的。他指出,斗争精神是毛泽东同志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所留下的宝贵财富,也是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的,今天我们更应该领会和发扬伟大的斗争精神。

上海外国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蒙象飞教授以《培育时代新人,确保走好新赶考之路后继有人》为题作了发言。他以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由西柏坡迁往北京时与周恩来同志谈到的“赶考之问”为切入点,重点阐述了对如何在新时代走好赶考之路的思考。他认为:“青年一代是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筑梦人,也是继承开拓党和人民事业的主力军,他们肩负着走好新时代赶考之路的历史重任。因此,必须要做好青年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中国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刘武根教授以《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意义》为题,从学理、事例相结合的视角分享了他对现代化问题的认识。他认为,近代以来,现代化总被冠以西化之名,但是西方的现代化道路不足以指导人类的长期发展。而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则为人类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现代化道路和一种文明新形态,这也是党的百年奋斗的伟大历史成就之一。

随后西安外国语大学的伍云亮老师与来自北京化工大学的李娇同学、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的邢海峰同学分别分享了他们对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国际传播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问题的重要论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建构特质的学习与研究成果。

会议最后,北京外国语大学教务处处长李莉文教授对本场分论坛作了总结。她指出,本次论坛是一次学术盛宴,各位专家学者的发言不仅学理深厚、道理凝练而且事例丰富,每个分享都富有特色、通俗易懂、发人深省,信息量非常大。北京外国语大学也在积极探索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改革与创新,近年来也主动引导学生把外语能力与思想政治学习相结合,推出了“寻找语言对象国中的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等一系列教育实践活动。这次会议,大家饱含期待而来,收获满满,满载而归,衷心感谢各位专家学者对北外主办此次会议的鼎力支持,衷心感谢组织和服务本次论坛的老师和同学们。



邮箱:bwmy@bfsu.edu.cn  电话:010-88816864  邮政编码:100089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19号  北京外国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办公室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