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晚,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第四期“星火社”读书会活动在逸夫楼615教室举办,围绕伊格尔顿所著的《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第三、四章内容进行了交流讨论。本期读书会由冯子妍同学主持。
读书会伊始,刘季欣同学针对《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的第三、四章进行了导读,她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及其结合、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和多样性来阐述了伊格尔顿对“宿命论者”的批判。从共产主义社会并非空想而是可实践的以及共产主义并非取决于人性两方面入手,总结了伊格尔顿对马克思主义“乌托邦”论的反驳,并延伸到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对当代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启示意义。
2020级的任学岑和阿柔娜同学,分别进行了读书展示,分享了自己在阅读和学习中的感悟。
任学岑同学以驳马克思主义“宿命论”为主题,从问题入手,对如何正确认识马克思对社会发展阶段理论进行了讨论。她认为:社会阶段的更替既是科学性的,同时也是革命性的,马克思是在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基础之上去阐发未来社会的样貌的。两条重要的原理构成了马克思思想的核心,其一是经济因素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其二是历史上各种生产方式的不断交替。她指出,资本主义社会现在正面临着新一轮的危机,结构性矛盾愈演愈烈。而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展示了一条非西方的现代化道路,为人类提供了新的选择,我们有理由相信人类能够在实践中改造社会,向理想的状态不断努力。
阿柔娜同学通过“资本主义的现代性是否真的必要?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的悲剧气质?能否为了未来的正义而承受现代性的不正义?”三个问题引入对马克思主义“乌托邦”论的讨论。她指出,“乌托邦”是一种空想,而共产主义社会则是科学的预测,两者之间有着根本的差别。作为唯物主义者,马克思始终对那些脱离了历史现实的观点都保持审慎的态度,他认为重要的不是对理想未来的美好憧憬,而是解决那些阻碍这种理想实现的现实矛盾。
在自由讨论环节,冯子妍同学认为马克思根本不是目的论者,因为这种理论相信历史会按照一条既定的路线循序而进。而马克思则对人类的历史持深刻的悲观态度,他看到人类历史的艰难和苦难,也不相信资本主义会自动进入社会主义,而是必须付出巨大的代价。邵鸿飞同学认为认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阶段论要持有一种历史的观点,具体地去理解不同社会阶段的不同问题。姜伟秋同学着重从如何理论联系现实、用理性的态度看待社会发展问题回答了马克思主义非机械决定论。李磊同学从生产力发展、世界交往、矛盾充分暴露三个方面说明资本主义的现代性是非常有必要的。任佳同学认为共产主义社会是每个人都能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在未来社会中人们将摆脱异化。
本期读书会在同学们精彩的讨论和思想碰撞中落下帷幕,同学们对《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