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大学莱恩教授同北外师生座谈

作者: 时间:2024-06-04

2024518日,应北京外国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邀请,剑桥大学荣休教授、英国社会科学院院士大卫·莱恩在国内大厦1号楼608会议室,围绕自身学术路径的选择与学习方法、剑桥大学人才培养模式、西方社会主义发展态势等问题同北外师生座谈。座谈会由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韩强主持,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梁爽担任学术翻译,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尚会永等教师代表和来自马克思主义学院、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等院系的学生代表30余人参加了座谈会。此次座谈会是继517日莱恩教授在北外的学术报告“全球新自由资本主义及其替代方案”之后的第二场活动。


莱恩教授首先从《论语·子张》中的“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入题,谈了自身学术路径的选择与学习方法。莱恩教授谈到,使自己年轻时对社会主义产生强烈兴趣的是,苏联不仅在二战中战胜了横扫欧洲的纳粹德国,而且在二战后用一个生动直观的例子让英国人感受到它的力量,这就是来自莫斯科的足球代表队以3:2的比分战胜了英国顶级球队阿森纳,这使在现场观看比赛的每一个英国人切身感受到了来自社会主义力量的震撼。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这样的兴趣指引下,他开始重点关注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比如,马克思叙述资本,恩格斯叙述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他们的叙述方法与前人有何不同,为什么能实现对时代的深刻理解。一个有意义的研究,绝不只是为了得到一个现成的结论,而是要使探索的过程对人类的认知水平产生意义,形成对一个时代最本质的理解,通过这样的努力为我们培养对一个时代和新旧事物的判断力和理论嗅觉。

莱恩教授接着谈了剑桥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始建于13世纪的剑桥大学,曾培养了牛顿、达尔文等人类思想史上的巨人,最初的主业是为了培养中世纪的神职人员,这也是那个时代的上层知识分子,最初的基础课程主要包括哲学、数学、法学等。在这样的历史传统下,它注重按照精英教育的原则对个体加以培养,特点是学生按照导师的指导进行某一领域的探索,必修的课程很少,但经常就某一特定问题撰写论文。一个学生可能一年只听一门课,但每周都要撰写论文,并在课堂进行专题研讨。这样的方式促使学生不断地思考应如何确定值得探索的问题,应如何组织思路。但这种精英主义的教育模式的一个缺点就是教育成本高,它对教师的学术视野和研究能力要求很高,为了聘请这样的高水平教师,会给学生造成较重的经济负担,所以它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时代背景下也需要做出探索和改变。

莱恩教授之后谈了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社会的社会主义力量的发展态势。从19世纪以来,西方的社会主义经历了从主张暴力革命到主张和平的议会斗争的转变,到20世纪中期,西方的社会主义者主要关注福利社会的建设,放弃了激进革命的路线。二战后,英国的社会主义力量通过工会组织和学生运动等形式开展过一些活动。但在20世纪80年代撒切尔夫人政府执政之后,新自由主义逐渐成为主导政治主张。脱胎于社会民主主义的英国工党,在托尼·布莱尔执政时期倡导“第三条道路”,在战略上谋求与美国主导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密切合作,在意识形态上用“去意识形态化”的身份政治话语替代传统的经济剥削和阶级斗争话语。目前以《晨星报》为代表的左翼力量的阵地正在相对边缘化,只能试图通过性别、种族等视角反映社会非主流群体追求机会平等的反歧视诉求。21世纪以来,美国等西方世界的右翼民粹主义势力抬头,他们利用民众对社会问题的不满,以主张狭隘的民族主义利益来争取底层群众,试图推行反全球化和反自由贸易的政策,出现了很多乱象和新的时代特点。


在自由问答环节,尚会永教授、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博士研究生和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硕士研究生等,从“英国脱欧的决定和中国谋求大市场建设的反差”“西方大众传媒鼓吹‘中国产能过剩论’的原因和实质”“西方在碳排放问题上的打压和中国生态环境建设的成绩”“新自由主义和古典自由主义的联系与区别”等方面,同莱恩教授进行了充分交流和探讨。

最后,韩强院长从理论研究、学习方法、个人成长和跨文化交流等方面做了总结。

座谈会现场气氛轻松愉快,参会者发言踊跃、交流充分,师生表示此次座谈既有深度又有温度,使人从理论内容、研究方法和学者风范等各个方面受到了启迪。


主讲人简介:大卫·莱恩David Lane),1933年生,英国资深社会主义理论家,剑桥大学社会学系荣休教授、剑桥大学伊曼努尔学院荣休研究员,英国社会科学院院士,兼任哈佛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客座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世界社会主义研究、资本主义的替代方案研究、苏联东欧社会转型研究等,代表性著作包括《全球新自由资本主义及其替代方案》《国家社会主义转型中的精英与阶级》等。)


邮箱:bwmy@bfsu.edu.cn  电话:010-88816864  邮政编码:100089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19号  北京外国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办公室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