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探讨数智化时代人工智能技术革命与思政课程、思政教育的关系以及产生的影响,6月26日上午,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召开全院师生集体学习大会,邀请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研究院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帆老师作题为“人工智能时代的机遇与挑战”的专题讲座。党委副书记贾德忠参加会议。会议由党总支书记祝和军主持。


张帆教授着眼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趋势与教育应用前景,为师生呈现了一场极具理论深度与实践价值的科技前沿讲座。张帆老师介绍了人工智能领域的最新进展,特别介绍了以“杭州六小龙”为代表的中国AI企业,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在国产AIGC及部分领域形成全球领先的技术优势与产业生态。张帆教授以城市遥感技术为例,带领师生们通过人工智能,感受感知城市管理和生活。张帆教授还着重分析了AI4Science对问题发现和应用实践的影响。

讲座过程中,亚伟、梁爽、周英等学院教师,与张帆教授围绕AI成本控制、技术壁垒等现实问题,以及AI对传统教育和知识迭代的影响、AI的自我意识和情感等前沿话题展开积极交流和深入探讨,现场学术氛围热烈。



会议最后,祝和军作总结发言。他认为所有科学本质上都是实践科学,这一理念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生成过程相通,对思政教育具有重要启发,思政教育应建立在扎实的学问基础上,鼓励学生善于提出问题;其二,探讨技术与教育的关系,尤其是人工智能对教育,特别是思政教育带来的技术性变革。他指出,AI能够完成知识性教育的部分工作,但信仰教育内含超越知识灌输的内容,需要思政课教师发挥独特作用,未来应结合《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深入开展研讨;其三,在人工智能发展的机遇面前,思政课程以及思政课教师该如何答好时代之问,践行担当之为,以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培养出符合时代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撰稿:杨小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