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上午,马克思主义学院专题召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推进会,学院班子成员、学术委员会委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研室主任参加会议。会议由党总支书记祝和军主持。
与会人员认为,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发表重要讲话4周年,也是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的重要一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青年学生的主阵地和主渠道。学院要聚焦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这一根本任务,立足思政课程体系的整体建设,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建设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抓实抓好,提前谋划、科学设计,系统推进“三进”工作。
经过与会人员的充分酝酿和反复讨论,学院对于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形成了以下共识:
一、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作为核心课程重点建设。2020年,学校党委常委会对于“概论”课进行专题研究,决定在北京市率先开设“概论”课。对此,学院成立“概论”课教研室,选优配强教研室主任,专门负责该门课程的教学安排和教学实践。经过两年多的探索,学院在课程建设方面逐步形成了一定的经验和特色。为进一步推动该门课程的高水平、高质量建设,需要在人员配备、组织模式、讲授方式、教学实践等各方面有所创新,特别是要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及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融入课程,做到体系化凝练,明确学习内容范畴,引导学生全面准确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
二、坚持学段、学科、类型全覆盖,强化一体化设计,积极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融入思政课程体系。一方面,要统筹把握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课程,做到纵向贯穿、学段衔接,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大学阶段重在形成理论思维,实现从学理认知到信念生成的转化,增强使命担当。研究生阶段重在深度探究,形成宣传、阐释、研究新思想的素质和能力,做到融会贯通。另一方面,要立足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注重学科配合,充分利用好学校多学科资源,积极引导思政课教师主动学习和吸收哲学、法学、经济学、政治学、教育学等其他学科知识,实现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良性互动,不断增强思政课程特别是“概论”课程的思想性和理论性。
三、加强调查研究,做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研究阐释,做到教研互长。要结合即将在全党深入开展的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在学院大兴围绕教学难点、重点的调查研究之风。要敢于面对学生的理论困惑,形成推动教学质量提高的切实办法。围绕思政课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有针对性推出一批教学改革项目,形成一系列具有示范效应的教学案例。要充分利用好协同创新中心和研究基地的平台作用,围绕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研究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及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推动立项一批学术研究课题,不断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夯实“三进”工作的重要基础和关键支点。
四、积极参与“大思政课”改革,增强思政课教学的实践属性,明确实践育人导向。牢固树立“大思政课”理念,加强与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部门的密切合作,既要各守一段渠,也要做到同向同行,协同育人。加强思政课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探索性尝试实践教学与学生志愿服务、社会调查活动的结合,注重思政元素的有效融入。加强对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指导,引导学生读万卷书、行千里路,将学与思结合起来,将学与行衔接起来,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体悟理论,深切体认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大地上的生动实践,辩证、历史地看待中国和世界,增强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立场认同、情感认同。
撰稿:王曼倩、唐圳宇
审核:祝和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