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下午,北外马院马克思主义论坛第十三期顺利开讲。北京外国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祝和军以“马克思主义的‘历险’与‘突围’——一个语言学的视角”为题做了专题讲座。本次活动由2020级硕士研究生姜伟秋主持,共有包括北外马院师生在内的近百余人参会。
首先,祝和军从自身课程教学的实践出发,介绍了问题的缘起。他指出,对于马克思主义的诸多误解其实都来自于语言问题,“语言诊断”和“语义澄清”必不可少。语言问题之所以十分急迫,是因为我们陷入语言开启意义也遮蔽意义的困境。而语言在表征意义世界时之所以出现麻烦,根本症结就在于语言与思维的同构性。这种同构性又预示着,语言表达作为抽象性的表达与具体现实之间存在一种紧张关系。
随后,祝和军指出,当前在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中也存在着一些语言符号抽象性掩盖下的具体性的混淆。他结合语言符号内在蕴含的抽象和具体的矛盾关系,带领大家对“科学”、“历史”、“规律”和“必然性”这几个马克思主义中关键性语言符号进行了分析,并重点讲述了“科学”与“历史”二词。他强调,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学习者,对经典理论有不同的理解和认识是难免的,而最为关键的是要以马克思的思维方式来理解马克思主义本身。
最后,祝和军用马克思本人的话来做了总结:“抽象本身离开了现实的历史就没有任何价值”,“从思维过渡到现实,也就是从语言过渡到生活的整个问题,只存在于哲学幻想中,也就是说,只有在那种不会明白自己在想象中脱离生活的性质和根源的哲学意识看来才是合理的。”
讲解结束后,祝和军与在线的同学就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批判理论及历史科学思想进行了热烈的交流讨论。
撰稿:冯子妍
审核:韩强